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健康 >   正文

容貌焦虑何时了?医美选择需谨慎

导读:随着社会审美观念的不断转变和医疗美容技术的进步,加之“商业力量”的助推,容貌焦虑等负面影响不断加深。医疗美容已不再只是“熟龄”人士的专属,“医美”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每到寒暑假和毕业季,一些学生群体或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往往会成为医美机构的目标。充足的手术恢复期及低价的营销方式更是吸引了不少未成年人走上医美整形道路,甚至出现学生扎堆医美的现象。《中国消费者》杂志记者走访发现,在笼统的“医美”概念

随着社会审美观念的不断转变和医疗美容技术的进步,加之“商业力量”的助推,容貌焦虑等负面影响不断加深。医疗美容已不再只是“熟龄”人士的专属,“医美”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

202501271825108969.jpg

每到寒暑假和毕业季,一些学生群体或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往往会成为医美机构的目标。充足的手术恢复期及低价的营销方式更是吸引了不少未成年人走上医美整形道路,甚至出现学生扎堆医美的现象。

《中国消费者》杂志记者走访发现,在笼统的“医美”概念下,某些“轻医美”“微整形”很多时候会与创伤性、侵入性手术混为一谈。有医疗机构甚至宣称“不开刀、不见血、术后即愈”,刻意弱化“医美”带来的风险和危害,由此产生的误导正在加剧未成年消费群体的非理性医美决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美容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市第六医院整形美容科副主任医师黄罡指出,这种宣传方式是极其不负责且具有误导性的。首先,“轻医美”和“微整形”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任何医疗美容操作,哪怕看似轻微,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比如注射美容可能导致局部感染、血管栓塞,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同时,宣称“不开刀、不见血、术后即愈”完全是对消费者的刻意隐瞒和欺骗。黄罡告诉记者,医美项目的恢复过程因人而异,并非所有人都能在术后迅速且完全恢复。“这种虚假宣传会让消费者对医美效果产生过高的期待,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消费者在不完全了解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做出决定,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还可能在心理上留下阴影。”

在黄罡看来,上述虚假宣传等行为不仅对消费者的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还破坏了行业的信誉和形象,导致公众对整个医美行业产生质疑和不信任。黄罡强调,无论是“轻医美”还是“微整形”,其中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很多不确定因素。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罡强调医美日趋低龄化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现象。“低龄人群心智尚未成熟,可能对美的认知不够全面和理性,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冲动选择医美。”

《中国消费者》杂志记者调查发现,“医美”行业虚假宣传和夸大效果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医美机构为了吸引顾客,过度吹嘘医美项目的效果,而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避而不谈,使消费者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除此之外,医美机构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如一些没有合法资质的机构违规开展医美项目,这些机构往往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环境条件以及专业的医疗团队,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和严格考核的人员,在没有足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就从事医美工作,导致手术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

值得一提的是,黄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医美行业还存在非法行医的问题。如一些“家庭作坊”式的医美机构甚至全无资质,打着美容的幌子行医疗整形之实,包括水光针、玻尿酸、瘦脸针注射、激光医美操作等。这类“家庭作坊”式医美机构往往以“超低价”或“朋友介绍”等方式吸引手中资金并不充裕且易忽视“行医资质”的年轻消费者。事实上,此类无资质、无标准、手术或注射环境不达标的医美行为对消费者而言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风险,一旦发生消费纠纷,维权难度极大。

那么,“求美者”应如何选择医美机构?

“医美不应是为了迎合他人或盲目跟风,而是基于自身的真实需求和期望,并对可能的效果和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在决定进行医美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调研,谨慎做出选择。”黄罡建议消费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动机;其次,在选择医疗机构时要查看资质,确保医疗机构具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和医疗美容相关的许可证并了解机构的声誉和患者评价;再次,要实地考察环境,确认医疗机构的环境是否整洁、设备是否先进齐全;最后,还要核实资质、了解医生在相关医美领域的从业经验与专长,并确认医生具有相关的执业资格证书,以及特定医美项目的操作资质。

“容貌焦虑成为普遍社会现象是令人担忧的。它反映了社会对美的单一标准和过度强调外在形象的价值取向。”在黄罡看来,作为专业医生,应帮助消费者缓解容貌焦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强调内在品质和个性魅力的重要性。同时,要让消费者了解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美,医美只是一种选择而非必需。在与消费者沟通时,客观评估其需求,不盲目迎合,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让消费者对医美效果有合理的预期。

内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