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最近,小米汽车风波可真是热闹得很啊。大批小米SU7 Ultra车主要求退车。车主们觉得,花了4.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得那叫一个好,什么赛车级碳纤维、双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仿佛买了就能体验到风驰电掣的快感。可车提回来一测试,这碳纤维机盖不仅没发挥出宣传里的那些功能,还成了“最贵”的装饰品,这心里能不堵得慌?小米汽车的回应也挺有意思,说最早的量产计划里,SU7 Ul
最近,小米汽车风波可真是热闹得很啊。大批小米SU7 Ultra车主要求退车。
车主们觉得,花了4.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得那叫一个好,什么赛车级碳纤维、双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仿佛买了就能体验到风驰电掣的快感。可车提回来一测试,这碳纤维机盖不仅没发挥出宣传里的那些功能,还成了“最贵”的装饰品,这心里能不堵得慌?
小米汽车的回应也挺有意思,说最早的量产计划里,SU7 Ultra本就不打算做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后来是为了满足复刻外造型的需求才加上去的。还说这个机盖能提供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只是之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深表歉意。这道歉听起来倒是有诚意,可车主们心里那块石头还是没落下。花了那么多钱,这事儿搁谁身上能乐意?
小米还出了个补偿方案,对于未交付的订单,可以限时改配回铝制前舱盖。对于已提车和在规定时间内选配了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用户,赠送2万积分。可这2万积分,折算下来也就2000块钱,和4.2万元的选装价格比起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这车主们心里直犯嘀咕,这补偿方案能解决啥问题?要是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当初不选这个碳纤维机盖呢。
老话说的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在这广告宣传,有时候真得让人擦亮眼睛。小米汽车这次的风波,也给其他企业提了个醒,宣传的时候可得实事求是,别把话说得太满,不然到时候出了问题,不仅消费者不满意,企业的声誉也会受损。
4月30号,小米汽车推送了1.7.0版本更新,SU7 Ultra上多了个小米汽车的“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简单来说,车机系统更新后,得先“刷赛道成绩”才能解锁全部性能。这1500匹的超强马力,本来就是小米SU7 Ultra的一大卖点,现在却要“刷圈”才能实现。车主们觉得,这不就是变相限制了他们的选择权,还削弱了产品价值。小米汽车收到反馈后,倒是挺积极,暂停了这次推送,还说会在下个版本更新中解决。不过,这事儿也反映出企业在推出新功能的时候,得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感受,不能想当然地搞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5月10日在微博上说,过去一个多月是他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时期。这话听着让人心疼,创业之路本就不容易,遇到困难在所难免。可这次小米汽车的风波,也确实给雷军和小米汽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希望小米汽车能尽快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平息车主们的不满,毕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这事儿在网上也引发了热议,有人觉得车主们的要求有点过分,毕竟企业也出了补偿方案;也有人觉得车主们确实受了委屈,花了冤枉钱。说实在的,换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心里肯定也难受得很。花了那么多钱,就为了买个放心、买个满意,结果却买了个“教训”,这换谁也接受不了。
我们也能看出,现在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和企业的诚信越来越看重。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得拿出实实在在的产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消费者。别看现在市场上产品五花八门,消费者的选择多了,可一旦被欺骗,那以后可就很难再信任你了。
再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体现了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过去,遇到这种事儿,可能很多人就认倒霉了。可现在不一样了,车主们不仅建立了退车群,还有人委托律师维权。这说明,大家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监督和约束,让企业不敢轻易糊弄消费者。
有意思的是,这事儿还让我联想到了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诚信”二字。“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企业做产品,就像做人一样,诚信是根本。小米汽车这次的风波,也给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别为了短期的利益,丢了诚信的招牌。
希望小米汽车能从这次风波中吸取教训,以后在产品宣传和功能设计上更加谨慎,别再让消费者寒心。也希望大家在消费的时候,都能多留个心眼,别被花哨的宣传冲昏了头。要是能这样,那这事儿也算没白闹腾一场。
下一篇:暂无